简体中文 | 會員登錄     
訪問次數:1239814     
   
 古玉器學者研究室
 古玉器會員工作室
 古玉器研究者陳啟賢工作室
 古玉器研究者江榮宗工作室
 古玉器研究者廖泱修工作室
 古玉器研究者林繼來工作室
 博物館與考古研究
 古玉器新解
 學者講堂
  古玉器會員工作室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章索引 > 古玉器會員工作室  
山東濟陽劉臺子西周墓的史前遺玉
发布日期:2012/03/15    作者:林繼來   浏览次数:14307
 
4.荊州地區博物館、鐘祥縣博物館:《鐘祥六合遺址》,《江漢考古》1987年2期,23頁,插圖19:9。
5.鄧淑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新石器時代玉器圖錄》,臺北故宮博物院,1992年,269頁,圖版118。
6.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山東工作隊:《滕州前掌大商代墓葬》,《考古學報》1992年3期,387頁,插圖18:4,圖版19:1(中)。
7.鄧淑蘋:《再論神祖面紋玉器》,《東亞玉器(第一冊)》,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考古藝術研究中心,1998年,55-56頁。
8.同注2,325頁,插圖258:4,彩版12:1-2。
9.荊州地區博物館:《湖北荊門、鐘祥、京山、天門四縣古遺址調查》,《文物資料叢刊》1987年3月10期,46頁,插圖4:4。
10.楊建芳:《石家河文化玉器及其相關問題》,《中國藝術文物討論會論文集 器物(上)》臺北故宮博物院,1992年,41-57頁。
11.南陽市文物工作隊:《河南南陽市麒麟崗8號西漢木槨墓》,《考古》1996年3期,37-38頁,插圖7:1。
12.楊建芳:《一件珍貴的石家河文化殘玉鷹》,《中國文物報》1997年4月13日。
13.同注8。
14.同注9。
15.同注3,16頁,插圖9:2,圖版3:2。
16.陳志達等:《中國玉器全集(2)商‧西周》,河北美術出版社,1993年,132頁,圖版181。(筆者按:此件玉器年代應為龍山—石家河文化。)
17.Alfred Salmony, Carved Jades of Ancient China, Gillick Press, Berkeley, California. 1938. Plate XXXI:4-5.
18.劉敦願:《記兩城鎮遺址發現的兩件石器》,《考古》1972年4期,56-57頁。
19.巫鴻:《一組早期的玉石雕刻》,《美術研究》,人民美術出版社,1979年1期,64-69頁;石志廉:《對故宮博物院舊藏兩件古玉圭的一些看法》,《中國歷史博物館館刊》1981年3期,92-95頁。
20.同注10;龔維英:《論東夷族的分化及皋陶族的南徙》,《江漢考古》1989年1期,66-68頁;劉敦願:《雲夢澤與商周之際的民族遷徙》,《江漢考古》1985年2期,50-51頁;劉敦願:《試論古代黃淮下游之與江漢地區的交通關係》,載《紀念顧頡剛學術論文集》(下),巴蜀書社,1990年,685-692頁。
21.北京大學考古學系等:《駐馬店楊莊—中全新世淮河上游的文化遺存與環境資訊》,科學出版社,1998年,205頁;韓建業:《試論豫東南地區龍山時代的考古學文化》,《考古學研究(三)》科學出版社,1998年,68-83頁。
22.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沂水縣文物管理站:《山東沂水劉家店子春秋墓發掘演示文稿》,《文物》1984年9期,1-10頁。
23.石龍過江水庫指揮部文物工作隊:《湖北京山、天門考古發掘演示文稿》,《考古通訊》1956年3期,19-20頁,插圖7:1。
24.林巳奈夫:《關於石家河文化的玉器》,《東亞玉器(第一冊)》,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考古藝術研究中心,1998年,289頁;馬秀銀:《中國歷史博物館珍藏石家河玉器小記》,《中國歷史文物》,2004年4期,78頁,插圖5。
25.同注22,7頁,插圖11;12。
26.楊建芳:《規律性認識對古玉鑒定的作用》,《中華文物學會1999年刊》,中華文物學會,49-57頁。
(原載《東南文化》2002年第3期,總第155期。
本文加入圖六的相片及注釋24的後半部分)
        1  2  3  4  5           
返回 >>
楊建芳師生古玉研究會版權所有  Copyrights by united art press corporation
會址:臺北市內湖區洲子街50號6F 电话:886-02-26594989 传真:886-02-26595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