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 會員登錄     
訪問次數:1240023     
   
 古玉器學者研究室
 古玉器專家楊建芳教授
 古玉器專家張敬國教授
 古玉器專家姜濤教授
 古玉器專家劉雲輝教授
 古玉器會員工作室
 博物館與考古研究
 古玉器新解
 學者講堂
  古玉器學者研究室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章索引 > 古玉器學者研究室  
西漢墓葬中出土的秦式玉器
发布日期:2012/03/12    作者:劉雲輝   浏览次数:14804
 

     秦式玉器除了在春秋戰國的秦遺址和墓葬中出土之外,在西漢的墓葬中也有發現,由於出土在漢墓之中,或經過漢代人的改制,人們往往誤以為漢代玉器,楊建芳先生曾從漢墓出土的玉器中,辨認出了兩件秦式玉器 。筆者對已發現的秦式玉器經過多年的反復觀察,加深了對秦式玉器最基本特徵的把握,秦式玉器最基本的特徵可概括為極富特色的造型,獨具特色的細線陰刻的多種多樣幾何形龍紋,其次是在玉器上鏤雕“L”形、“T”形、“工”形、“三角形”、“山”字形、“八”字形、方折的勾連雲紋形、“雙足相連”形等透孔,依據這些特徵檢視漢墓中出土玉器,從中又發現了十余件秦式玉器,現將漢墓中出土的秦式玉器與春秋晚期的秦式玉器試作比較,並探討這些玉器的用途。

一、北京大葆台號漢墓中的秦式玉器
    1974年發掘的北京市西南隅的大葆台一號漢墓,墓主很可能為西漢時的廣頃陽王劉建,根據歷史文獻記載,漢宣帝即位時置廣陽國,立劉建為廣陽頃王,劉建死于元帝初元四年(西元前45年),享用了漢代諸侯王“黃腸題湊”的制度,此墓出土的玉器中有三件屬春秋時期的秦式玉器。

    1、鏤孔條形玉飾,它出土於大葆台一號漢墓後室北面內槨底板上,白玉質,扁平條形,邊作成寬齒形,中間鏤孔花紋,一端鑽雙孔,一面琢磨得光滑平整。長10.7、寬3、厚0.2釐米,發掘者認為它是嵌件 (附線圖1)。

    筆者以為此件玉器不論形狀還是鏤孔均與漢代玉器相距甚遠,而它與春秋晚期的秦式龍紋突齒斜角長條形器十分相近,其一,兩者形狀基本相同,均是長條扁體,兩條長邊琢出七對不完全對稱的寬齒,頂端為一條形齒;其不同之處,秦式龍紋突齒斜角長條形器底部為一斜角,大葆一號漢墓鏤孔條形玉底部大致平齊,秦式龍紋突齒斜角長條形器都在一側邊齒棱上鑽一圓孔,而大葆一漢墓鏤孔條形玉即在底部鑽兩圓孔,從發表的照片上可以看出,此玉下端有殘損,原來很可能是斜角,或被改制,下端雙孔亦可能是後鑽的。其二,目前所見秦式龍紋突齒斜角長條形器在鳳翔秦景公大墓中出土百餘件,一般在玉器兩面陰刻秦式龍紋,大葆台漢墓中此玉器雖然沒有陰刻秦式龍紋,但在相應的位置鏤雕“E”形、“L”形、“T”形、方折的勾連雲紋形等幾何狀透孔,而類似的透孔,在春秋秦式玉器上屢見不鮮,如宮燈形鏤孔玉佩(圖版FN34、FN35),亞字形鏤孔玉佩(FN72、FN73)、長方形多齒鏤孔玉牌(圖版FN32),在玉器上鏤雕這些幾何狀透孔正是秦式玉器最基本的特徵之一,類似透孔的含義究竟是什麼?根據筆者多年的觀察與研究,它們均是代表秦式龍紋,因此,大葆台漢墓中的鏤孔條形玉飾正是春秋晚期秦式龍紋突齒斜角長條形器的一種。秦式龍紋突齒斜角長條形器的用途究竟是什麼?從秦景公大墓中出土的此類玉器均與大量的玉魚堆在棺木的兩側,以及每件器物側邊上鑽一圓孔來分析,這些玉器當年是用絲繩串起來懸掛在棺飾上,作為棺飾玉,棺飾玉當為葬玉的一種。既然是棺飾玉,要懸掛起來,那麼大葆台漢墓中出土的此類玉器為什麼不在側邊的寬齒上鑽孔呢?只要認真分析一下,回答這一問題並不難,因為後者已在玉器上鏤雕了許多幾何形透孔,也沒有必要在側旁齒棱上鑽孔。後來在底端鑽孔,實際是後人已不知該器真正用途而所為的結果。

        1  2  3  4  5           
返回 >>
楊建芳師生古玉研究會版權所有  Copyrights by united art press corporation
會址:臺北市內湖區洲子街50號6F 电话:886-02-26594989 传真:886-02-26595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