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 會員登錄     
訪問次數:1228092     
   
 古玉器學者研究室
 古玉器專家楊建芳教授
 古玉器專家張敬國教授
 古玉器專家姜濤教授
 古玉器專家劉雲輝教授
 古玉器會員工作室
 博物館與考古研究
 古玉器新解
 學者講堂
  古玉器學者研究室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章索引 > 古玉器學者研究室  
收藏古玉 慎防膺品
发布日期:2011/12/29    作者:楊建芳   浏览次数:10772
 

一位有志於收藏文物的人士詢問如何衡量玉器的價值,決定玉器價值的主要因素有三:一是玉材(質地優劣,大小等):二是藝術性(造形複雜或簡單,雕工精緻或粗糙等):三是歷史價值(年代遠近).對於文物收藏家而言,俊者尤其重要,因此,年代久遠的古玉成為人們競相收藏的對象,以至其市場價格昂貴,有些竟高逾百萬港元!适就難免有些人爲圖暴利而仿製古玉.近十年來,香港已取代倫敦,紐約成為世界主要的玉器拍賣市場.(見一九九二年秋季倫敦出版的The Bulletin of the/riends of Jade,第七期內 Roger Kererne 文章)這和香港經濟起飛,中產階級人士也熱衷於文物收藏有關.(以往收藏古玉多屬於少數富豪們的雅興.)然而.在假古玉充斥市場的今日,如何識別膺品,以避免金錢損失和獲得所需要的真品,無疑是收藏家們必須認真考慮的問題。

其實,仿製古玉並非始於今日.早在宋代便已出現,逮至清代和民國期間已經相當普遍,可以說仿製古玉的歷史甚為悠久,仿製者也積累了不少的作偽手法,在科技發達的現代,作偽尤其機巧.有些仿品維妙維肖,幾乎可以亂真,故上當受騙之事時有所闕。

收藏古玉的人所以受騙.最根本的原因是不知道古玉鑑定是一門專深的學問和不明瞭作偽的種種手法,初次收藏的人士,往往輕信親朋師友提供的所謂心得和古董商的,賣花贊花香:或者僅憑個人主觀直覺下判斷,如將膺品仿佛僻舊的表面,誤爲被盤熟的古玉皮鷇。

有些收藏人士稍為審慎.他們先購置一些古玉書籍,細心閱讀,然後按圖索驥,結果也不時上當,這是因為坊問古玉書籍水準參差不齊,有些書籍的作者封古玉研究有素,寫作態度嚴肅,取材瑾慎,理論符合實際,故具有正確指導的作用,有些則是搬拾前人不經之說,一知半解,粗製濫造,所依據的資料大半不可靠,真假不分,實在是貽害讀者.趁玉器熱推出的作品,不少是适類貨色.(圖一、圖二)初入行者由於缺乏指點,對書籍的選擇極其盲目,故易被誤導,另方面,有些作偽者依據公佈的出土古玉圖像進行仿製,如目前大陸和香港古董市場不時可以見到的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玉器仿品,收藏者因其輿富中刊载的真品相同或相似, 而視為真實可靠,自然也會中招.這是上當者仍將鑑定簡單化的缘故。

有些收藏家認爲從拍賣或展銷會上買得的古玉應當不致有問題,這亦須具體分析,不宜絕對化,一般說來,文物在拍賣或展鳞之前,都會經過專業人士的鑑定,問題在於鑒定者的水準如何,眾所周知,中國文物種類繁多,有關的知識極其豐富,而且作偽手法也越來越高明,如果一位專業人士兼颤多種文物鑑定,要求其門門精通,事實上是極難辩到的,即使僅從事一種文物鑑定,也要看其對該種文物認識的廣度和深度以及實際經驗如何,就算是名副其實的專家,有時也會[走眼].絲毫不足為奇.例如,著名古玉學家蘇邇蒙尼(Alfred Salmony)在其力作(中國古代玉雕)(Carved Jade of Ancient China)中,便將個別膺品當作真古玉,這類事例並非罕見.

        1  2  3           
返回 >>
楊建芳師生古玉研究會版權所有  Copyrights by united art press corporation
會址:臺北市內湖區洲子街50號6F 电话:886-02-26594989 传真:886-02-26595031